食用安全|冬至聖誕叫到會中伏 9男女肚痛腹瀉 疑染一種惡菌致食物中毒

食用安全

發布時間: 2024/01/02 14:50

分享:

分享:

​在剛過去的冬至、聖誕節及元旦假期,相信不少人都有叫到會食品,與親友開派對慶祝。惟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日前公布,正調查兩宗懷疑食物中毒個案,共涉及9人。據悉,兩批共9名市民,分別在冬至(2023年12月21日)及聖誕節(12月25日),進食同一間到會公司的的食物後,先後出現腹痛及腹瀉病徵。中心初步調查認為,涉及食物為一口牛和紅酒牛肋條,可能由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引致,已到涉事到會公司處所視察。

最新影片:

假期聚餐叫到會致食物中毒

衞生防護中心上周六(2023年12月30日)公布,首宗個案涉及4名年齡介乎25至38歲女子,她們12月21日共同進食一間到會公司的食物,約9至12小時後出現腹痛及腹瀉病徵。另一宗個案涉及2男3女,年齡介乎2至71歲。他們12月25日於同一間到會公司訂購食物,進食後約9至18小時後出現類似病徵。所有受影響人士毋須求醫,情況穩定。

中心初步調查顯示,受影響人士曾進食共同食物,涉及的食物為一口牛和紅酒牛肋條,個案可能由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引致。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人員已到該到會公司處所視察,衞生防護中心調查仍在進行中。。

據了解,涉及的到會公司為「Fever Food到會熱點」。而「到會熱點」的社交專頁,當中大部分帖文更是「派嬲」比「讚好」多。

點擊圖片放大
+3
+2

拆解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常見於人類和動物的腸道中,故動物源性的食物和接觸到泥土、塵埃或排泄物的蔬菜都或多或少含有此菌,此外亦常見於餸汁之中。

由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引致的食物中毒,通常與未徹底煮熟的食物和已煮熟但放在不當溫度下貯存,或長時間冷卻的食物有關。烹煮時所產生的熱力容易誘發在低氧環境下(例如內腔、肉卷、釀入其他食材的家禽或餸汁內)存活的孢子發芽,繼而在該環境中繁殖。而食物長時間放在室溫環境冷卻,也會令此菌迅速繁殖。

人們如吃下含有大量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的食物,便會有足夠的細菌數目經過胃部後仍在體內存活,繼而在腸道內產生孢子和毒素。因此,大量配製的食物,特別是已煮熟的肉類和家禽,以及在烹煮後放在室溫下長時間冷卻的食物,均屬高風險食物。

點擊圖片放大
+5
+4

參考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資料,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數目需超過一億才會令人致病,一般每克含有少於一萬個此細菌的食物通常不會致病。不過,可令人致病的細菌數目亦視乎細菌菌株和個人的健康或其他狀況而定,更少的細菌數目亦可能令人致病。

7點食安重點避免感染細菌

針對避免感染「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食安中心有以下建議:

  • 徹底煮熟食物,然後盡快供餐。如非即時食用,應把已煮熟的食物保持在攝氏60度或以上。
  • 預先煮熟食物如需冷凍貯存,應在兩小時內把食物由攝氏60度冷卻至攝氏20度,然後放進冷凍櫃內,以便在其後4小時內把食物由攝氏20度冷卻至攝氏4度。
  • 縮短已煮熟食物的冷卻時間,例如將食物分成較小份;放在較淺的容器內;以及/把有食物的容器「冰鎮」(放在有冰塊的水中)。
  • 徹底翻熱已煮熟的食物至中心溫度達攝氏75度或以上,又或把已煮熟食物再次煮滾。
  • 避免將已煮熟食物放在室溫下超過兩小時。
  • 棄掉吃剩的食物,又或把吃剩的食物妥善貯存在雪櫃內,而溫度應保持在攝氏4度或以下。
  • 徹底翻熱吃剩的食物至中心溫度達攝氏75度或以上,又或把吃剩的食物再次煮滾。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用App換獎賞︰https://onelink.to/keyuqm